欢迎光顾!天一少儿英语为您提供原版进口教材、学生用书、老师用书和其它配套产品。

中美教育“学会”“会学”

  中国的教育关注学生具体“学到”什么,而美国的教育更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的“会学”。
  “学会”和“会学”这两种教学理念差距离到底有多远?也许从班级文化墙上的标语便可窥见一斑。
  中美教学环境差异对比
  中国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严肃,有序,整洁
  还记得记忆中的教室吗?
  
  ▲窗明几净的教室,整齐的桌椅,端坐在前的讲台,一尘不染的黑板
  
  
  ▲贴的一丝不乱的学生作品……
  
  ▲标语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美国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凌乱”,“个性十足”
  然而跟我们相比,美国小学的教室却显得有些“凌乱”:每个教室风格特色各有千秋,老师和孩子想怎么装饰就怎么装饰。
  
  而孩子并不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集中注意力,美国小学教室布置得像是孩子和老师们的“家”,它看上去或许有些凌乱,但乱中有序。
  
  到处是孩子的作品、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触手可及、某个角落铺着供孩子们席地而坐的地毯,老师的办公室也就在教室一角,以便老师随时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
  尊重个性,创意十足
  
  学校里四处的墙上都有可爱的绘画装饰,有的是学校请人画的,有的是学生自己画的,美国孩子喜欢画自己的州标志和设计自己的名字。
  
  就连学校图书馆的天花板,老师也贴满了孩子的画。所以美国孩子对自己的学校归属感非常强。
  
  ▲墙上挂着物体基本形状的几何图形,下方是以奇数偶数分列的1-100的数字板块,旁边是关于英语原音a,e,i,o,u的发音的。
  
  ▲往里是月份牌,显示当前月是三月(March),左边是1-12月的英文名称,右边是星期天到星期一的英文名称。
  
  ▲月份牌上方的墙上写有学校的规则,左边写有大大的Fairness(公平公正),右边是奇数与偶数,下方有左右手的手印,表明:奇数与偶数、左手与右手都是一样的重要,突出Fairness的主题。
  尊重和纪律,从小学一年级抓起
  
  ▲再往里最上方的墙上用红字写有下面这三条标语:
  我尊重自己。
  我尊重别人。
  我尊重财产。
  在那个美国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室中,墙上贴的和挂的,还有很多。因篇幅关系,不能一一展示。
  但我们还是能看到,美国的小学教育有一些关乎教育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比起知识,人格的培养可能是更重要的。
  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
  传授知识VS启发智慧
  中国人认为孩子天生就是一张白纸,只有在老师的教授下才能获得知识并掌握技能;
  而美国人认为,每个孩子天生就具备卓越的才华,老师的作用只是通过启发将孩子的智慧引导出来。
  因此,中国的教育关注学生具体“学到”什么,学习的内容重在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而对自我认知和人际世界的认知,基本空白;
  而美国的教育更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的“会学”。
  除了认识“外部世界”,更要求孩子借由认识外部世界去更好的认知人际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
  这种教育本源认知上的不同,造成了中美在教育标准、教育方法、教育策略乃至教育结果上的根本不同。
  而且,习惯于外部驱动的中国学生和习惯于内部驱动的美国学生相比,缺乏美国精英学校极为重视的遵纪并自律、好奇心、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和独立精神。
  知识记忆VS批判思维
  中国的教育以知识记忆为主,而美国的教育更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进而去进行研究型学习:即要求学生整合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于一体去完成项目制学习研究。
  美国学校因此对小学阶段思考力和研究力近乎空白的中国留学生有着巨大的挑战。
  侧重知识记忆的中国教育的重点——记忆、理解和应用与侧重思维培养的美国教育标准——分析、综合、评价相比,在思考能力、思维模式上有很大的劣势。
  中美教育标准有哪些显著不同?
  中美教育,不仅是教育理念的不同,更是在具体标准上有巨大差异。
  阅读能力
  一,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差距巨大,无论是质的要求还是量的要求,都是数量级的差别。
  按CCSS全美教学标准要求,美国小学毕业生至少需要阅读1404本课外读物,阅读量占到全部K12年级阅读量的77.6%,且涉及故事、诗歌、戏剧、信息类等13种文体。
  在阅读深度上,美国要求小学毕业生不仅能够对文章细节与主旨进行精准理解,还要求对文章结构与内在逻辑进行严密分析!
  反观中国小学5-6年级的语文教学大纲,不仅对课外阅读量要求低(五年制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可),而且在阅读深度上只要求做到“初步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和分析概括文章主旨即可。
  中国对孩子阅读基本功的教育可谓具有“先天缺陷”!
  二,阅读技能、阅读策略及落实手法也差距极大。
  中国小学阶段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记忆、理解和应用,而美国小学生在毕业时已经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与评价。
  例如通过讨论式阅读,来增强对人际世界的认知和社交能力;通过阅读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等。
  因此,在美国进入初中后,以分析、综合、评价为主的阅读作为最基本的能力,老师默认大家都会,没人会专门再去教。
  写作能力
  一,写作题材的数量和写作难度存在量级差距。
  与美国小学生要写出观点鲜明、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的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才算达标的写作要求相比,中国小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写出有中心思想、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
  从小学开始,美国的孩子就已经学会了“老师布置课题—学生分组分解课题—分头研究子课题—自行阅读延展材料和参考教材—小组开会总结提炼观点—修正原始课题和观点—补充材料—撰写报告—修正报告—提交作业”的研究性写作。
  而中国的小学生从小极度缺乏这种运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去进行研究性写作的机会,还只停留在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描述的浅层思维写作上。
  二,写作时长与耐力的差距
  美国小学生既能快速完成短时间基础性写作,也会根据特定写作任务进行长时间(一周或一月)大论文写作。而中国的小学生只具备基本写作能力,根本不被要求长时间写作和研究性写作!
  这种要求上的差别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写作能力和写作耐力存在巨大差距。
  听说能力
  中国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只局限在“信息接收——关键信息复述”的单点思维上,无法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在逻辑思辨后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输出”。这恰恰是美国初中所要求的重点能力。
  试想,这样的中国孩子在美国以讨论与观点表述为主的课堂学习中,怎能不成为“沉默的隐形人”(silentstudent)呢?
  总之,中美教育标准的巨大差异,导致同为小学毕业生的中国孩子和美国同龄人在学术与社交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搜狐教育

更多内容

姓名

地区

电话

邮箱

QQ: